查古籍
病证名。又名阴寒。指阴部寒冷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:“胞络劳伤,子脏虚损,风冷客之,冷乘于阴,故令阴冷也。”临床以阴部寒冷为主证,甚则小腹冷痛,月经后期,量少色淡等,多影响生育而久不孕。治宜补肾温阳,方用金匮肾气丸。《妇人大全良方》:“妇人阴冷,因劳伤子脏,风冷客之,用五加皮、干姜、丹参、蛇床子、熟地黄、杜仲各三两,钟乳粉四两,天门冬一两,地骨皮二两,酒十五升,渍两宿,每服一盏,空心食前饮之。”
(公元 659 年)唐.李绩(苏敬)撰。五十四卷。原书已佚,内容尚散见于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中。包括药图、图经、本草三部分,收载药物 844 种, 详细介绍性味、产地、效用等 。
学术价值:
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。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。
病证名。又名阴寒。指阴部寒冷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:“胞络劳伤,子脏虚损,风冷客之,冷乘于阴,故令阴冷也。”临床以阴部寒冷为主证,甚则小腹冷痛,月经后期,量少色淡等,多影响生育而久不孕。治宜补肾温阳,方用金匮肾气丸。《妇人大全良方》:“妇人阴冷,因劳伤子脏,风冷客之,用五加皮、干姜、丹参、蛇床子、熟地黄、杜仲各三两,钟乳粉四两,天门冬一两,地骨皮二两,酒十五升,渍两宿,每服一盏,空心食前饮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