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病因病理学名。系干血痨病因之一。嗜饮无度,酒浆湿热滞留脾胃,郁久化热伤阴,又脾胃受伤,气血化生不足,久则干血内结,成为干血痨。《金匮要略·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》:“食伤、忧伤、饮伤、房室伤、饥伤、劳伤、经络营卫气伤,内有干血,肌肤甲错,两目黯黑,缓中补虚,大黄(庶^虫)丸主之。”参干血痨条。
《时方歌括》(公元 1801 年)清.陈念祖(修园)着。二卷。 选择常用方剂 108 首,按性质分为十二类,叙理简明,便于学习。
《时病论》(公元 1882 年)清.雷丰(少逸)着。八卷。阐述四时的“伏气”、“新感”等急性热病,立法清晰,为有关温热病 重要著作之一。
病因病理学名。系干血痨病因之一。嗜饮无度,酒浆湿热滞留脾胃,郁久化热伤阴,又脾胃受伤,气血化生不足,久则干血内结,成为干血痨。《金匮要略·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》:“食伤、忧伤、饮伤、房室伤、饥伤、劳伤、经络营卫气伤,内有干血,肌肤甲错,两目黯黑,缓中补虚,大黄(庶^虫)丸主之。”参干血痨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