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《中医词典》x~y 隐疹

    病名。指皮肤表面出现风团、搔痒剧烈,时隐时现者。亦名风搔隐疹、风疹块。出《素问·四时刺逆从论》。该病因内蕴湿热,复感风寒、风热之邪客于肌肤皮毛腠理之间而发;或由于对某些物质过敏所致。症见患处皮肤出现大小不等之风团,小如麻粒,大如豆瓣,甚则成块成片,剧烈瘙痒,时隐时现。临床若见疹色红赤,灼热,舌红,脉浮数者,属风热;疹色淡白,恶风,舌苔薄白,脉浮紧者,属风寒;反复发作,经久不愈者,多为气血亏虚,治疗:风热者,可内服消风散;风寒者,则宜服荆防败毒散;属气血虚弱者,可用当归饮子加减。外可用香樟木或蚕砂1-2两,煎汤熏洗患处,或用百部适量酒浸外搽。相当于荨麻疹。

更多中医书籍
  • 《证治准绳》(公元 1602 年)明.王肯堂(宇泰、损庵)着。一百二十卷。分为“证治”“伤寒”“疡医”“幼科”“女科”“类方 “等六部份。内容丰富,参验脉证,辨析透彻,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。此书又称为《六科准绳》。

    作者:
    王肯堂
  • 《证治准绳》(公元 1602 年)明.王肯堂(宇泰、损庵)着。一百二十卷。分为“证治”“伤寒”“疡医”“幼科”“女科”“类方 “等六部份。内容丰富,参验脉证,辨析透彻,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。此书又称为《六科准绳》。

    作者:
    王肯堂
  • 《证治准绳》(公元 1602 年)明.王肯堂(宇泰、损庵)着。一百二十卷。分为“证治”“伤寒”“疡医”“幼科”“女科”“类方 “等六部份。内容丰富,参验脉证,辨析透彻,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。此书又称为《六科准绳》。

    作者:
    王肯堂
  • 《证治准绳》(公元 1602 年)明.王肯堂(宇泰、损庵)着。一百二十卷。分为“证治”“伤寒”“疡医”“幼科”“女科”“类方 “等六部份。内容丰富,参验脉证,辨析透彻,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。此书又称为《六科准绳》。

    作者:
    王肯堂
  • 作者:
  • 作者:
    李用粹
  • 作者:
    唐慎微
  • 作者:
    张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