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证名。指患疮疡过程中,局部依次(顺序)出现病情发展顺利的症状而言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一。其临床表现为:疮疡从小而大,疮顶高突,焮赤疼痛,根脚不散;已成则顶高根收,皮薄光亮,易脓易腐;溃后脓液稠厚黄白,色鲜不臭,腐肉已脱,肿消痛减,疮面红活鲜润;新肉渐生,疮口易敛易愈,患者知觉正常。临证判断是否顺证,还须结合全身症状。
(公元 682 年)唐.孙思邈着。三十卷。是《千金要方》的补编,主要内容有药物、伤寒、妇人、小儿 、杂病、色脉、针灸等,伤寒部分增加了张仲景《伤寒论》别本,更为珍贵。
证名。指患疮疡过程中,局部依次(顺序)出现病情发展顺利的症状而言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一。其临床表现为:疮疡从小而大,疮顶高突,焮赤疼痛,根脚不散;已成则顶高根收,皮薄光亮,易脓易腐;溃后脓液稠厚黄白,色鲜不臭,腐肉已脱,肿消痛减,疮面红活鲜润;新肉渐生,疮口易敛易愈,患者知觉正常。临证判断是否顺证,还须结合全身症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