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证名。表寒束闭,热郁于经,热邪迫血外溢之证。《金匮翼·诸血统论》:“郁热失血者,寒邪在表,闭热于经,血为热迫,而溢于络外也。勿用止血之药,但疏其表,郁热得舒,血亦自止。”若肺气已虚,客热不去,咳嗽咽干,吐血嗽血者,治宜甘润养血,佐以辛药凉肺,用大阿胶丸、大蓟饮子、龙脑鸡苏等方。参见外感吐血条。
(公元 1150 年)宋.刘昉(方明)着。四十卷。论病源形色、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,分为 40 门,每门又各分子目。
《幼幼集成》(公元 1750 年)清.陈复正(飞霞)着。六卷。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,以免伤败脾胃等,均有较好见解。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。
证名。表寒束闭,热郁于经,热邪迫血外溢之证。《金匮翼·诸血统论》:“郁热失血者,寒邪在表,闭热于经,血为热迫,而溢于络外也。勿用止血之药,但疏其表,郁热得舒,血亦自止。”若肺气已虚,客热不去,咳嗽咽干,吐血嗽血者,治宜甘润养血,佐以辛药凉肺,用大阿胶丸、大蓟饮子、龙脑鸡苏等方。参见外感吐血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