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小学病理特点之一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小儿在生理上既阳气兴旺生机蓬勃,发育迅速;又属稚阴稚阳,脏腑娇嫩,形气未充。所以感邪之后,病邪容易蕴积泛滥,出现实证热证。如急惊风、呕吐腹泻等证。但往往邪盛伤正,表现为虚证寒证。这种邪正消长,虚实寒热传化,在儿科临床上非常多见。因此,治疗上不可偏补偏消,药品药量均宜权衡适当,中病即止,不可过量,免伤正气。参见易寒易热条。
(公元 1150 年)宋.刘昉(方明)着。四十卷。论病源形色、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,分为 40 门,每门又各分子目。
《幼幼集成》(公元 1750 年)清.陈复正(飞霞)着。六卷。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,以免伤败脾胃等,均有较好见解。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。
小学病理特点之一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小儿在生理上既阳气兴旺生机蓬勃,发育迅速;又属稚阴稚阳,脏腑娇嫩,形气未充。所以感邪之后,病邪容易蕴积泛滥,出现实证热证。如急惊风、呕吐腹泻等证。但往往邪盛伤正,表现为虚证寒证。这种邪正消长,虚实寒热传化,在儿科临床上非常多见。因此,治疗上不可偏补偏消,药品药量均宜权衡适当,中病即止,不可过量,免伤正气。参见易寒易热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