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中药学名词。
①系一种炮制法。用水洗去药物表面附着的泥沙或其它杂质。
②治疗学术语。指一种外治法。用药汤洗患部或全身治疗疾病的方法。《金匮要略·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》:“百合病一月不解,亦成渴者,百合洗方主之……以百合一升,以水一斗渍之一宿,以洗身,洗已,食煮饼,勿以盐豉也。”狐惑“蚀于下部则咽干,苦参汤洗之。”
(公元 536 年? )梁.陶弘景(隐居)注。七卷。原书己佚,内容尚散见于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中。集注是在《 神农本草经》基础上进行整理, 又增药 365 种, 分为玉石、草、木、果、 菜,有名未用六类。
学术价值:
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。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。
(公元 1116 年)宋.寇宗奭撰。二十卷。载药物 460 种,阐发药性较详尽,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、体质强弱、疾病新久等,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。
中药学名词。
①系一种炮制法。用水洗去药物表面附着的泥沙或其它杂质。
②治疗学术语。指一种外治法。用药汤洗患部或全身治疗疾病的方法。《金匮要略·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》:“百合病一月不解,亦成渴者,百合洗方主之……以百合一升,以水一斗渍之一宿,以洗身,洗已,食煮饼,勿以盐豉也。”狐惑“蚀于下部则咽干,苦参汤洗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