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病证名。见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本病皆由“脾胃壅热上冲入眼睑眦之中,致令生肉,初时小如麻米,后三五年间长大,摩隐瞳人,赤涩泪出。切宜钩割散去瘀血,后乃熨烙。宜服搜胃散、补肝丸,点普青膏立效。”内治也可清泻脾胃积热,服清胃散加减。
《时方歌括》(公元 1801 年)清.陈念祖(修园)着。二卷。 选择常用方剂 108 首,按性质分为十二类,叙理简明,便于学习。
《时病论》(公元 1882 年)清.雷丰(少逸)着。八卷。阐述四时的“伏气”、“新感”等急性热病,立法清晰,为有关温热病 重要著作之一。
病证名。见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。本病皆由“脾胃壅热上冲入眼睑眦之中,致令生肉,初时小如麻米,后三五年间长大,摩隐瞳人,赤涩泪出。切宜钩割散去瘀血,后乃熨烙。宜服搜胃散、补肝丸,点普青膏立效。”内治也可清泻脾胃积热,服清胃散加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