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病名。呼吸急促,喉中有哮吼之声,即哮证。见《万病回春·哮吼》。《医宗金鉴》卷四十一:“呼吸气出急促者,谓之喘急;若更喉中有声响者,谓之哮吼。”《古今医鉴》卷四十一:“呼吸气出急促者,谓之喘急;若更喉中有声响者,谓之哮吼。”《古今医鉴》卷四:“夫哮吼专主于痰,宜用吐法。亦有虚而不可吐者,此寒包热也。治法必用薄滋味,不可纯用寒凉,须常带表散。”方用定喘汤。参见哮证、齁喘条。
(公元 1231 年)金.李杲(东垣、明之)着。二卷。辨外惑、内伤的区别。凡精神刺激、饮食不调等引起的疾病为内 伤病,其治疗着重于调理脾胃、说明与六淫外感病的证治有别。
病名。呼吸急促,喉中有哮吼之声,即哮证。见《万病回春·哮吼》。《医宗金鉴》卷四十一:“呼吸气出急促者,谓之喘急;若更喉中有声响者,谓之哮吼。”《古今医鉴》卷四十一:“呼吸气出急促者,谓之喘急;若更喉中有声响者,谓之哮吼。”《古今医鉴》卷四:“夫哮吼专主于痰,宜用吐法。亦有虚而不可吐者,此寒包热也。治法必用薄滋味,不可纯用寒凉,须常带表散。”方用定喘汤。参见哮证、齁喘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