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五迟之一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指小儿周岁以后,甚至二、三岁还不能行走者。多因小儿肝肾不足,或哺养失宜,脾胃虚弱,元气不充,影响筋骨的发育所致。治宜用六味地黄丸加鹿角胶、牛膝之类以滋补肝肾,或调元散以补益元气。虚证不明显者,可用五加皮散(五加皮、牛膝、酸木瓜,共研末,每服一钱半,粥饮调服)。参见立迟条。但应注意检查,排除其他疾患如小儿麻痹后遗症、肌营养不良,或骨外伤等。
《类证治裁》(公元 1839 年)清.林佩琴(羲桐)着。采辑清代中叶以前的医家著作,对于温病、报病、妇科、外科各证,述其原因,析其不同证侯和不同治法。
(公元 588 年)刘宋,雷斅着。三卷。是论述药物加工制作的专书。原书已佚,其内容散见于《证类本草》中,近人有辑本。
五迟之一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指小儿周岁以后,甚至二、三岁还不能行走者。多因小儿肝肾不足,或哺养失宜,脾胃虚弱,元气不充,影响筋骨的发育所致。治宜用六味地黄丸加鹿角胶、牛膝之类以滋补肝肾,或调元散以补益元气。虚证不明显者,可用五加皮散(五加皮、牛膝、酸木瓜,共研末,每服一钱半,粥饮调服)。参见立迟条。但应注意检查,排除其他疾患如小儿麻痹后遗症、肌营养不良,或骨外伤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