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清代医家(1661-1750年)。字生白,号一瓢、槐云道人、磨剑道人、牧牛老朽,江苏吴县人。初习诗文,并与名医叶燮交往甚密,后因母病而专心攻医,遂精于医。与同邑叶桂齐名。二人不睦,其居之屋室取名“扫叶山庄”。著作甚丰,精于湿热症。尝着《医经原旨》、《湿热条辨》、《扫叶庄医案》、《温疟论》及《日讲杂记》等。其后代亦多名医。
《景岳全书》(公元 1624 年)明.张介宾(景岳)着。六十四卷。包括医论、诊断、本草、方剂、临床各科等。主张人的生气以阳为生,阳难得而易失,既失而难复,所以主张温补。
《济阴纲目》(公元 1620 年)明.武之望(叔卿)着。十四卷。对明.王肯堂《证治准绳》中的女科,加以评释圈点而成书。
清代医家(1661-1750年)。字生白,号一瓢、槐云道人、磨剑道人、牧牛老朽,江苏吴县人。初习诗文,并与名医叶燮交往甚密,后因母病而专心攻医,遂精于医。与同邑叶桂齐名。二人不睦,其居之屋室取名“扫叶山庄”。著作甚丰,精于湿热症。尝着《医经原旨》、《湿热条辨》、《扫叶庄医案》、《温疟论》及《日讲杂记》等。其后代亦多名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