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《中医词典》x~y 血淋

    病名。淋证以尿血或尿中夹血为主要症候者。《诸病源候论·淋病诸候》:“血淋者,是热淋之甚者,则尿血,谓之血淋。”《医宗必读·淋证》将血淋分为血热、血冷、血虚、血瘀诸种。主证小便涩痛有血。血热者,尿出灼热刺痛,血色鲜红,脉有力,治宜凉血清热,选用小蓟饮子、导赤散、琥珀散等方。血冷者,尿出血色晦暗,面色枯白,脉沉迟,治宜温暖下元,用金匮肾气丸、生料鹿茸丸。血虚者,尿出时涩痛不甚,尿色淡红,脉虚数,治宜滋阴补血,用八珍汤合益元散,或六味地黄丸加侧柏叶、车前子、白芍药。血虚有热,宜滋阴清热,用知柏八味丸。血瘀者,尿时阴中痛如刀割,血色紫暗有块,小腹硬满,脉沉弦或数,治宜活血通淋,选用一味牛膝膏,虚人用四物汤加桃仁、通草、红花、牛膝、丹皮。血淋多见于尿路感染、前列腺炎、精囊炎、尿路结石、结核、泌尿系肿瘤等疾病。

更多中医书籍
  • 作者: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:初刊于宋•元丰年间 年份:公元1078年-1085年

    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(公元 1151 年)宋.陈师文等撰。十卷。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,剂型多用丸散,便于服用保存,是当时的配方手册。

    作者:
  • 作者:
    未知
  • 作者:
    戴思恭
  • 《汤头歌诀》(公元 1694 年? )清.汪昂(讱庵)着。一卷。按照《医方集解》分门,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,以便记诵运用。

    作者:
  • (公元 1298 年)元.王好古(进之、海藏)撰。三卷。依据《内经》有关药理的论述,以及张洁古《珍珠囊》和李杲《 药类法象》、《用药心法》等,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、升降浮沉、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。

    作者:
    王好古
  • 作者:
    龚居中
  • 作者:
    李子毅、
  • 作者:
    闵纯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