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病证名。内有积热,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吐血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二:“外感吐血之因,内有积热,诸经火盛,外有风寒,束其肌表,血络热甚,不得外越,妄行上冲。”外感风热者,兼见发热头痛,鼻干口燥,或有咳嗽,脉象浮数,宜外散风热,兼清热凉血,用桑杏汤加藕节、茅根之类。外感风寒者,兼见发热恶寒,头痛无汗,宜外散风寒,内清里热,用羌活冲和汤加减。若表邪已解,仍吐血发热,目痛不眠,为阳明热盛,宜清阳明里热与清热凉血兼顾,用干葛石膏汤、犀角地黄丸等方。亦有寒邪郁于经络而致吐血者。详外寒失血条。
清 黄元御 著
黄元御医书总目录
《素问悬解》《灵枢悬解》《难经悬解》《伤寒悬解》《金匮悬解》《伤寒说意》
《四圣心源》《素灵微蕴》《四圣悬枢》《长沙药解》《玉楸药解》
《丹溪心法》(公元 1347 年)元.朱震亨(彦修、丹溪)着。五卷。 分 100 门,包括外感、内伤、外证、妇科、幼科等,前有十二 证见证等六篇,后附“丹溪翁传”。
病证名。内有积热,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吐血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二:“外感吐血之因,内有积热,诸经火盛,外有风寒,束其肌表,血络热甚,不得外越,妄行上冲。”外感风热者,兼见发热头痛,鼻干口燥,或有咳嗽,脉象浮数,宜外散风热,兼清热凉血,用桑杏汤加藕节、茅根之类。外感风寒者,兼见发热恶寒,头痛无汗,宜外散风寒,内清里热,用羌活冲和汤加减。若表邪已解,仍吐血发热,目痛不眠,为阳明热盛,宜清阳明里热与清热凉血兼顾,用干葛石膏汤、犀角地黄丸等方。亦有寒邪郁于经络而致吐血者。详外寒失血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