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脉学术语。
①指有胃气之脉象。脉搏不浮不沉,不急不徐,节律一致,从容和缓。《素问·玉机真脏论》:“五脏者,皆禀气于胃。胃者,五脏之本也。脏气者,不能自致于手太阴,必因于胃气,乃至于手太阴也。”《灵枢·终始》:“邪气来也,紧而疾;谷气来也,徐而和。”《景岳全书》:“大都脉来时,宜无太过,无不及,自有一种壅容和缓之状,便是有胃气之脉。”脉有胃气,说明正气尚存,预后较好。
②十二经脉之一。即足阳明胃经。《素问·阳明脉解》:“阳明者,胃脉也。”
(公元 1150 年)宋.刘昉(方明)着。四十卷。论病源形色、初生病及小儿各科疾病,分为 40 门,每门又各分子目。
《幼幼集成》(公元 1750 年)清.陈复正(飞霞)着。六卷。辨惊风及对小儿勿滥用寒凉,以免伤败脾胃等,均有较好见解。阐述小儿病的病因治疗比较详备。
脉学术语。
①指有胃气之脉象。脉搏不浮不沉,不急不徐,节律一致,从容和缓。《素问·玉机真脏论》:“五脏者,皆禀气于胃。胃者,五脏之本也。脏气者,不能自致于手太阴,必因于胃气,乃至于手太阴也。”《灵枢·终始》:“邪气来也,紧而疾;谷气来也,徐而和。”《景岳全书》:“大都脉来时,宜无太过,无不及,自有一种壅容和缓之状,便是有胃气之脉。”脉有胃气,说明正气尚存,预后较好。
②十二经脉之一。即足阳明胃经。《素问·阳明脉解》:“阳明者,胃脉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