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病名。由胃气虚耗而致气逆不降的气喘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咳嗽哮喘源流》。又称胃气虚喘。由久病或大病后中气受伤所致。证见抬肩撷肚,喘而不休。治宜补中气,养胃阴,用五味子汤,生脉散加杏仁、陈皮、白术等药。胃虚有寒者,用理中丸加胡椒等药。
《妇人大全良方》(公元 1237 年)宋.陈自明(良甫)着。二十四卷。分调经、众疾、求嗣、胎教、妊娠、坐月、产难、产后、总共 260 余论。论后有附方及医案。
病名。由胃气虚耗而致气逆不降的气喘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咳嗽哮喘源流》。又称胃气虚喘。由久病或大病后中气受伤所致。证见抬肩撷肚,喘而不休。治宜补中气,养胃阴,用五味子汤,生脉散加杏仁、陈皮、白术等药。胃虚有寒者,用理中丸加胡椒等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