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①脉学名词。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。为足厥阴肝经之动脉,即下部天,以候肝气。
②经穴名。在上肢者称手五里,属手阳明大肠经。在下肢者称足五里,属足厥阴肝经。见各该条。
③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劳宫。见该条。
《卫生宝鉴》(公元 1343 年)元.罗天益(谦甫)着。二十四卷,补遗一卷。内容为“药误永鉴”、“名方类集”、“药类法象“、“医验纪述”。补遗主要论述外感、伤寒等证。
①脉学名词。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。为足厥阴肝经之动脉,即下部天,以候肝气。
②经穴名。在上肢者称手五里,属手阳明大肠经。在下肢者称足五里,属足厥阴肝经。见各该条。
③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劳宫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