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明代医家家(?-1629年)。字叔卿,号阳纡。自署关中(今陕西临潼)人。万历十七年(1589年)进士,为关中鸿儒,为人恭而不阿,直而不抗。因幼年多病,遂习岐黄,《内经》以下至金元诸家医籍无不熟读,精通医学,尤长于妇科。根据王肯堂《证治准绳·女科》,加以重订条列,遂成《济阴纲目》五卷(1626年),引录资料丰富,选方较详尽,对后世有较大影响。继又广集名医高论,分类论述内、外、五官诸科证治,撰成《济阳纲目》一○八卷(1626年),以与《济阴纲目》成二仪并育之意。另着《疹科》(或作《慈幼纲目》)一卷,已佚。
(公元 659 年)唐.李绩(苏敬)撰。五十四卷。原书已佚,内容尚散见于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中。包括药图、图经、本草三部分,收载药物 844 种, 详细介绍性味、产地、效用等 。
学术价值:
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。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。
明代医家家(?-1629年)。字叔卿,号阳纡。自署关中(今陕西临潼)人。万历十七年(1589年)进士,为关中鸿儒,为人恭而不阿,直而不抗。因幼年多病,遂习岐黄,《内经》以下至金元诸家医籍无不熟读,精通医学,尤长于妇科。根据王肯堂《证治准绳·女科》,加以重订条列,遂成《济阴纲目》五卷(1626年),引录资料丰富,选方较详尽,对后世有较大影响。继又广集名医高论,分类论述内、外、五官诸科证治,撰成《济阳纲目》一○八卷(1626年),以与《济阴纲目》成二仪并育之意。另着《疹科》(或作《慈幼纲目》)一卷,已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