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病证名。见《串雅内编》。指风痰阻闭经络而引起的惊厥。症见牙关紧闭,双目上窜,四肢抽搐。多因患儿痰湿偏盛,蕴于肺胃,复为外邪所犯,或饮食所伤,邪从热化,热郁生风,风痰上扰清窍,扰及经隧所致。体实者,治宜镇风豁痰,用止痉散。体虚者,治宜化痰镇静,用六君子汤加僵蚕之类。参见痰闭条。
(公元 605 ~ 617 年)隋.杨上善编注。
原三十卷。已残缺,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。是《黄帝内经》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。
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,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,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,因疑杨为唐人,为唐代著作。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。
病证名。见《串雅内编》。指风痰阻闭经络而引起的惊厥。症见牙关紧闭,双目上窜,四肢抽搐。多因患儿痰湿偏盛,蕴于肺胃,复为外邪所犯,或饮食所伤,邪从热化,热郁生风,风痰上扰清窍,扰及经隧所致。体实者,治宜镇风豁痰,用止痉散。体虚者,治宜化痰镇静,用六君子汤加僵蚕之类。参见痰闭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