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病证名。属痰饮咳嗽的一种证型。《伤寒指掌》卷四:“凡咳嗽,喉中燥痛或痒,仍不渴饮者,此痰饮挟燥火也。夫脾家有饮,故不渴;而肺家有火,故喉间燥痒也。宜理气分之热,兼逐脾家之饮,勿以喉间燥痛而妄用滋清。半夏、茯苓,重用橘红、杏仁、川郁金、栝楼皮、白通草、冰糖炒石膏。”亦可以温胆汤加味方治疗。参见痰饮、痰饮咳嗽条。
(公元 1231 年)金.李杲(东垣、明之)着。二卷。辨外惑、内伤的区别。凡精神刺激、饮食不调等引起的疾病为内 伤病,其治疗着重于调理脾胃、说明与六淫外感病的证治有别。
病证名。属痰饮咳嗽的一种证型。《伤寒指掌》卷四:“凡咳嗽,喉中燥痛或痒,仍不渴饮者,此痰饮挟燥火也。夫脾家有饮,故不渴;而肺家有火,故喉间燥痒也。宜理气分之热,兼逐脾家之饮,勿以喉间燥痛而妄用滋清。半夏、茯苓,重用橘红、杏仁、川郁金、栝楼皮、白通草、冰糖炒石膏。”亦可以温胆汤加味方治疗。参见痰饮、痰饮咳嗽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