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病证名。心悸之一种。吴澄指出:此症因“停积痰涎,使人有惕惕不宁之状,其则心跳欲厥,其脉滑大者是也。”(《不居集》卷二二)。宜以涤痰定悸宁心为大法,用温胆汤、茯苓饮子;心虚而兼痰火者,用八物定志丸。参见心悸条。
(公元 1231 年)金.李杲(东垣、明之)着。二卷。辨外惑、内伤的区别。凡精神刺激、饮食不调等引起的疾病为内 伤病,其治疗着重于调理脾胃、说明与六淫外感病的证治有别。
病证名。心悸之一种。吴澄指出:此症因“停积痰涎,使人有惕惕不宁之状,其则心跳欲厥,其脉滑大者是也。”(《不居集》卷二二)。宜以涤痰定悸宁心为大法,用温胆汤、茯苓饮子;心虚而兼痰火者,用八物定志丸。参见心悸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