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经穴名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别名玉户、天瞿。属任脉。阴维、任脉之会。在颈部,当前正中线上,胸骨上窝中央。另说“在颈结喉下二寸”(《针灸甲乙经》)、5寸(《千金要方》)、3寸(《太平圣惠方》)、1寸(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)。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,皮下有颈静脉弓,甲状腺下动脉分支,深部为气管,胸骨柄后方为无名静脉及主动脉弓。主治咳嗽,哮喘,咯血,喉痹,失音,呕吐,呃逆,噎膈,瘿瘤等。先直刺0.2-0.3寸,然后将针尖转向下方,沿胸骨后壁刺入0.1-0.5寸。艾炷灸3-5壮;或艾条灸5-10分钟。
《时方歌括》(公元 1801 年)清.陈念祖(修园)着。二卷。 选择常用方剂 108 首,按性质分为十二类,叙理简明,便于学习。
《时病论》(公元 1882 年)清.雷丰(少逸)着。八卷。阐述四时的“伏气”、“新感”等急性热病,立法清晰,为有关温热病 重要著作之一。
经穴名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别名玉户、天瞿。属任脉。阴维、任脉之会。在颈部,当前正中线上,胸骨上窝中央。另说“在颈结喉下二寸”(《针灸甲乙经》)、5寸(《千金要方》)、3寸(《太平圣惠方》)、1寸(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)。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,皮下有颈静脉弓,甲状腺下动脉分支,深部为气管,胸骨柄后方为无名静脉及主动脉弓。主治咳嗽,哮喘,咯血,喉痹,失音,呕吐,呃逆,噎膈,瘿瘤等。先直刺0.2-0.3寸,然后将针尖转向下方,沿胸骨后壁刺入0.1-0.5寸。艾炷灸3-5壮;或艾条灸5-10分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