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证名。呕吐之物挟有粪便。《杂症会心录》:“其标在胃,其本在肾,幽门失开阖之职也。”“为幽门无权,胃液空虚,肾水迫之,又迫而不足以敌直奔之势,从小肠入胃,糟粕随之,已可知矣。治法非救胃则救肾,非正治则逆治。”若病急起者,属实火,兼见便秘腹痛,可攻下,用承气汤类;轻者用清胃平逆散。若久病体虚脉虚,宜补养胃肾,用救肾安逆汤加减。本证可见于各种因素引起的低位肠梗阻。
(公元 659 年)唐.李绩(苏敬)撰。五十四卷。原书已佚,内容尚散见于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中。包括药图、图经、本草三部分,收载药物 844 种, 详细介绍性味、产地、效用等 。
学术价值:
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。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。
证名。呕吐之物挟有粪便。《杂症会心录》:“其标在胃,其本在肾,幽门失开阖之职也。”“为幽门无权,胃液空虚,肾水迫之,又迫而不足以敌直奔之势,从小肠入胃,糟粕随之,已可知矣。治法非救胃则救肾,非正治则逆治。”若病急起者,属实火,兼见便秘腹痛,可攻下,用承气汤类;轻者用清胃平逆散。若久病体虚脉虚,宜补养胃肾,用救肾安逆汤加减。本证可见于各种因素引起的低位肠梗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