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病名。系指发于腮颔部的痈。出《保婴撮要》卷十三。又名腮颔发、鱼腮毒、金腮疮。本病多因阳明结热所致。治宜清胃泻热,方用清胃散加减。若二便不通,可用凉膈散;二便如常者,用漏芦汤。参见外痈条。
(公元 1241 年)宋.施发(政卿)着。三卷。先总论脉法,次辨明 24 种脉的形象和主病,最后叙述伤寒杂病 等 21 类病证的生死脉法,及妇人病脉、胎脉和小儿病的脉法等。
病名。系指发于腮颔部的痈。出《保婴撮要》卷十三。又名腮颔发、鱼腮毒、金腮疮。本病多因阳明结热所致。治宜清胃泻热,方用清胃散加减。若二便不通,可用凉膈散;二便如常者,用漏芦汤。参见外痈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