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《中医词典》r~s 痧

    病名。

    ①腹痛、吐泻之因于感受秽浊不正之气,或由暑热之气或饮食壅滞于中而触发。名之曰痧,或名痧气、痧胀。以夏秋季令较为多见。《痧胀玉衡》卷上:“痧症先吐泻而心腹绞痛者,从秽气痧发者多;先心腹绞痛而吐泻者,从暑气痧发者多;心胸昏闷,痰涎胶结,从伤暑伏热痧发者多;遍身肿胀、疼痛难忍,四肢不举,舌强不言,从寒气冰伏过时,郁为火毒而发痧者多。”《急救痧症全书》卷:“痧者,厉气也,入气分则作肿作胀,入血分则为蓄为瘀,遇食积痰火则气阻血滞。《痧症全书·论痧》:“古无痧字,……惟霍乱条下有不吐泻而腹绞痛者,曰干霍乱,亦名绞肠痧,缘南方体气不实之人,偶触粪土沙秽之气,多腹痛闷乱,名之曰痧,即沙字之讹字也。”由此可见,前人或有将霍乱赅括于痧病之内者。治宜内服平安散、散痧汤、武候行军散等方;外治可用括痧法或刺法、推拿等。在饮食宜忌方面,前人有“最忌热汤热酒”之说。痧证分多种,如热痧、暑痧、温痧、寒痧、阳痧、阴痧、绞肠痧等。参见有关各条及痧胀条。

    ②疹之通称。《临证指南医案》邵新甫按:“痧者,疹之通称,有头粒而如粟象;瘾者,即疹之属,肿而易痒。”

更多中医书籍
  • (公元前五世纪? )原题战国时秦越人撰。共有 81 个问答。系采摘《内经》的精要,设为问答,解释疑难。

    作者:
  • 作者:
  • 清 黄元御 著

   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

    《素问悬解》《灵枢悬解》《难经悬解》《伤寒悬解》《金匮悬解》《伤寒说意》

    《四圣心源》《素灵微蕴》《四圣悬枢》《长沙药解》《玉楸药解》

    作者:
  • 作者:
    叶霖
  • 作者:
    徐灵胎
  • 作者:
    王九思
  • 《普济方》(公元 1406 年)明.朱橚等撰。 共168卷。凡 1960 论,2175 类、778 法、61739 方 239 图。 收载方剂最多。《本草纲目》中附方有不少是从此书采录的。

    作者:
    朱梓
  • 作者:
    朱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