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病证名。外感热病过程中出现的气喘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二十四:“伤寒喘其证不一。有邪气在表,表未解,无汗而喘者;有邪气在里,汗出,不恶寒,腹满而喘者;有潮热者;有心下有水而喘者。”在表者当汗,在里者宜下。心下有水而喘,当利小便。若阴证发喘,是为无阳,非灸之不可。又指外感寒邪伤肺所致的喘急,治用华盖散等方。参见寒喘、喘证等条。
《伤寒明理论》(公元 1156 年)金.成无己着。三卷。对于《伤寒论》的 50 个证作了分析此较。 附方论一卷,论仲景方 20 首的方义。
(公元 219 年)汉.张机(仲景)着。十六卷。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,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。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。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。
病证名。外感热病过程中出现的气喘。《圣济总录》卷二十四:“伤寒喘其证不一。有邪气在表,表未解,无汗而喘者;有邪气在里,汗出,不恶寒,腹满而喘者;有潮热者;有心下有水而喘者。”在表者当汗,在里者宜下。心下有水而喘,当利小便。若阴证发喘,是为无阳,非灸之不可。又指外感寒邪伤肺所致的喘急,治用华盖散等方。参见寒喘、喘证等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