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伤寒著作。二卷。宋·韩祗和约撰于1086年。原书已佚,后世刊印本系从《永乐大典》中辑录编成。全书自伤寒源至劳复证共十五篇,论述辨脉,汗、下、温中等治疗大法,用药和某些病证的证治,并附方论、治案。所用方剂不限于《伤寒论》方,多为自拟方。所设汗、下、温中诸法均依立春后至清明前;清明后至芒种前;芒种后至立秋前三个不同阶段而定。韩氏在阐发《伤寒论》的学术经验方面多有创新,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与发展,论着颇为后世所重。但王履在《医经溯洄集》中批评韩氏“将温暑作伤寒立论”,应予注意。现存清末刻本及石印本,《四库全书》本等。
《伤寒明理论》(公元 1156 年)金.成无己着。三卷。对于《伤寒论》的 50 个证作了分析此较。 附方论一卷,论仲景方 20 首的方义。
(公元 219 年)汉.张机(仲景)着。十六卷。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,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。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。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。
伤寒著作。二卷。宋·韩祗和约撰于1086年。原书已佚,后世刊印本系从《永乐大典》中辑录编成。全书自伤寒源至劳复证共十五篇,论述辨脉,汗、下、温中等治疗大法,用药和某些病证的证治,并附方论、治案。所用方剂不限于《伤寒论》方,多为自拟方。所设汗、下、温中诸法均依立春后至清明前;清明后至芒种前;芒种后至立秋前三个不同阶段而定。韩氏在阐发《伤寒论》的学术经验方面多有创新,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与发展,论着颇为后世所重。但王履在《医经溯洄集》中批评韩氏“将温暑作伤寒立论”,应予注意。现存清末刻本及石印本,《四库全书》本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