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医疗技术名。理筋手法之一种。其法令患者正坐,术者站立于患者背后,一手扶患者头顶,另一手拇、中指点按天枢、风池、风府等穴位,并顺诸穴部位自上而下按摩多次,再用拿法、捏法、提弹颈后部及肩背诸肌腱各数次。次以双手拇指于枕骨关节,余指在颌下部、双前臂下压患者双肩,用力边摇晃边提顺及边旋转头部多次,再一手托枕后部,一手托下颌部向前、向左、向右轻缓旋转,最后一次加大旋转幅度,常可听到响声。该法之施行必须柔和,忌粗暴,以免造成新的扭挫伤害。
(公元 1742 年)清.吴谦(六吉)等编。九十卷。包括《订正伤寒论注》、《订正金匮要略注》、《删补名医方论》及“四诊”、“运气”、“伤寒”、“杂病”、“妇科”、“幼科”、 “痘疹”、“种痘“、“外科”、“刺灸”、“眼科”、“正骨”等心法要诀。各分子目,有图说方论,此较简明易学。
医疗技术名。理筋手法之一种。其法令患者正坐,术者站立于患者背后,一手扶患者头顶,另一手拇、中指点按天枢、风池、风府等穴位,并顺诸穴部位自上而下按摩多次,再用拿法、捏法、提弹颈后部及肩背诸肌腱各数次。次以双手拇指于枕骨关节,余指在颌下部、双前臂下压患者双肩,用力边摇晃边提顺及边旋转头部多次,再一手托枕后部,一手托下颌部向前、向左、向右轻缓旋转,最后一次加大旋转幅度,常可听到响声。该法之施行必须柔和,忌粗暴,以免造成新的扭挫伤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