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病证名。指中焦湿热内结、通降失调引致之腹痛,腹壁虽较柔软,而有“按之愈甚”的特点,并兼有其他湿热见症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腹少腹病源流》:“湿热腹痛,按之愈甚。宜升提、利小便。宜升麻、柴胡、防风、葛根、木通、黄连、黄芩、滑石、车前。不愈,微利之,宜加熟大黄,即‘土郁则夺之’之义。”上述治法属清热化湿、通腑导滞法。参见腹痛条。
《伤寒明理论》(公元 1156 年)金.成无己着。三卷。对于《伤寒论》的 50 个证作了分析此较。 附方论一卷,论仲景方 20 首的方义。
(公元 219 年)汉.张机(仲景)着。十六卷。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,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。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。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。
病证名。指中焦湿热内结、通降失调引致之腹痛,腹壁虽较柔软,而有“按之愈甚”的特点,并兼有其他湿热见症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腹少腹病源流》:“湿热腹痛,按之愈甚。宜升提、利小便。宜升麻、柴胡、防风、葛根、木通、黄连、黄芩、滑石、车前。不愈,微利之,宜加熟大黄,即‘土郁则夺之’之义。”上述治法属清热化湿、通腑导滞法。参见腹痛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