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①稀疏。引伸为很少。《素问·着至教论》:“雷公曰:臣治疏愈。”
②指生疏者,与“亲”相对。《素问·阳明脉解》:“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,不避亲疏而不欲食。”
③疏通。《素问·痹论》:“其不痛不仁者,病久入深,荣卫之行涩,经络时疏,故不通(痛)。”
④粗疏。《灵枢·五变》:“内不坚,腠理疏,则善病风。”
⑤“躁”字之误。指脉躁动不安。《灵枢·终始》:“人迎一盛,泻足少阳而补足厥阴,二泻一补,日一取之,必切而验之,疏取之上,气和乃止。”(据《太素》卷十四人迎脉口诊及杨上善注,“疏”当作“躁”。)⑥迟,慢,指脉搏跳动缓慢。《灵枢·根结》:“予之短期者,乍数乍疏也。”
⑦疏导,疏通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疏其血气,令其条达,而致和平。”⑧(shù)分条陈述。如《素问·疏五过论》。
清 黄元御 著
黄元御医书总目录
《素问悬解》《灵枢悬解》《难经悬解》《伤寒悬解》《金匮悬解》《伤寒说意》
《四圣心源》《素灵微蕴》《四圣悬枢》《长沙药解》《玉楸药解》
《伤寒明理论》(公元 1156 年)金.成无己着。三卷。对于《伤寒论》的 50 个证作了分析此较。 附方论一卷,论仲景方 20 首的方义。
(公元 219 年)汉.张机(仲景)着。十六卷。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,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。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。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。
①稀疏。引伸为很少。《素问·着至教论》:“雷公曰:臣治疏愈。”
②指生疏者,与“亲”相对。《素问·阳明脉解》:“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,不避亲疏而不欲食。”
③疏通。《素问·痹论》:“其不痛不仁者,病久入深,荣卫之行涩,经络时疏,故不通(痛)。”
④粗疏。《灵枢·五变》:“内不坚,腠理疏,则善病风。”
⑤“躁”字之误。指脉躁动不安。《灵枢·终始》:“人迎一盛,泻足少阳而补足厥阴,二泻一补,日一取之,必切而验之,疏取之上,气和乃止。”(据《太素》卷十四人迎脉口诊及杨上善注,“疏”当作“躁”。)⑥迟,慢,指脉搏跳动缓慢。《灵枢·根结》:“予之短期者,乍数乍疏也。”
⑦疏导,疏通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疏其血气,令其条达,而致和平。”⑧(shù)分条陈述。如《素问·疏五过论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