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病名。暑热季令而突发咳血、咯血、症如痨瘵的病证。《增订伤暑全书》卷上:“盛暑之月,火能烁金,若不禁辛酒,脾火暴甚,有劳热躁扰,而火动于心肺者,令人咳嗽气喘,骤发吐血、衄血、头目不清,胸膈烦渴不宁。”治宜四物汤、黄连解毒汤、二陈汤三方内去川芎、白芍、黄柏,以贝母易半夏,加桔梗、薄荷、麦冬;或加童便、藕汁;或黄连香薷饮一二剂亦可。如暑热夹湿,口不渴,苔白滑者;宜用清络饮加杏仁、苡仁、滑石与治。参见暑病条。
(公元 1578 年)明.李时珍(东璧.濒湖)着。
五十二卷。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时间编成, 收载药物 1892 种,附药图 1000 余幅,阐发药物的性味、主治、用药法则、产地、形态、采集、炮制 、方剂配伍等,并载附方 10000 余。 本书有韩、日、英、法、德等多种文 字的全译本或节译本。
学术价值:
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。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。
病名。暑热季令而突发咳血、咯血、症如痨瘵的病证。《增订伤暑全书》卷上:“盛暑之月,火能烁金,若不禁辛酒,脾火暴甚,有劳热躁扰,而火动于心肺者,令人咳嗽气喘,骤发吐血、衄血、头目不清,胸膈烦渴不宁。”治宜四物汤、黄连解毒汤、二陈汤三方内去川芎、白芍、黄柏,以贝母易半夏,加桔梗、薄荷、麦冬;或加童便、藕汁;或黄连香薷饮一二剂亦可。如暑热夹湿,口不渴,苔白滑者;宜用清络饮加杏仁、苡仁、滑石与治。参见暑病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