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病证名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。指内有积热所致的痫证,多见于小儿。症见口眼相牵,手足抽掣,腰背强直,口中吐沫,鼻里作声,颈项反张,壮热啼哭。多由乳食伤胃,胃肠积热,热甚则风盛痰壅所致。治宜退热除痫,用紫金锭、钩藤饮(人参、全蝎、羚羊角、天麻、钩藤、甘草)加减。
《济阴纲目》(公元 1620 年)明.武之望(叔卿)着。十四卷。对明.王肯堂《证治准绳》中的女科,加以评释圈点而成书。
病证名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。指内有积热所致的痫证,多见于小儿。症见口眼相牵,手足抽掣,腰背强直,口中吐沫,鼻里作声,颈项反张,壮热啼哭。多由乳食伤胃,胃肠积热,热甚则风盛痰壅所致。治宜退热除痫,用紫金锭、钩藤饮(人参、全蝎、羚羊角、天麻、钩藤、甘草)加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