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古籍
  • 《本草述钩元》 茄

    作者: 杨时泰

    入药多用黄茄。其余惟可作菜茄耳。(颂)

    茄子

    气味甘寒。主治散血止痛。消肿宽肠。(濒湖)茄属土。故甘而喜降。大肠易动者。忌之。(丹溪)老黄。治乳头裂。茄根煮汤。渍冻疮。折蒂烧灰。治口疮。俱获奇效。皆甘以缓水。取冷。筋即入丸。

    罐子

    烧灰。治口齿疮。米饮调灰服二钱。治肠风下血不止。及血痔。生切。擦癜风。治癜风白者。用白茄蒂。紫者。用紫茄蒂。蘸硫附末掺之。取其散血也。(濒湖)鲜茄蒂鲜首乌等

    根及枯茎叶

    主治中风寒湿诸证。鹤膝风疠风。散血消肿。治血淋下血。血痢阴挺。齿口皴裂。煮汤渍之良。女阴挺出。茄根烧存性。为末。油调。用纸卷筒入内。一日一生蕈。用醋漱口。以茄母烧灰。飞盐等分。米醋调稀。时时擦之。血淋疼痛。茄叶每服二钱。温酒或盐汤下。隔年者尤佳。牙齿痛。陈茄树烧灰敷之。先以露蜂茄杆烧灰淋汁。和入桑碱等药。治诸痈肿疔疮有效。(仲淳)〔论〕茄之气味甘寒。丹溪谓其属土。但黄熟在于九月。业已禀金气之深。故又谓其喜降也后液中风〔修治〕宜于九月黄熟时收取。洗净。阴干用。

更多中医书籍
  • 作者:
    郑寿全,字钦安 
  • 清 黄元御 著

   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

    《素问悬解》《灵枢悬解》《难经悬解》《伤寒悬解》《金匮悬解》《伤寒说意》

    《四圣心源》《素灵微蕴》《四圣悬枢》《长沙药解》《玉楸药解》

    作者:
  • 作者:
    李中梓
  • 作者:
    吴坤安
  • 作者:
    严则庵纂辑、裘庆元辑
  • 《伤寒明理论》(公元 1156 年)金.成无己着。三卷。对于《伤寒论》的 50 个证作了分析此较。 附方论一卷,论仲景方 20 首的方义。

    作者:
  • (公元 219 年)汉.张机(仲景)着。十六卷。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,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。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。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。

    作者:
  • 作者:
    刘完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