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病名。乳中生核结肿之病证。见《外科活人定本》卷二,又名乳栗,或名奶栗。多因肝气不舒,郁积而成,若以为痰气郁结非也。”证见:乳中结核可随喜怒而消长为其特点,结核大小不等,形如丸卵,或呈结节状,质较硬而无疼痛,不发寒热,皮色如常,其核推之可移,不与皮肉粘连,不易溃破。治宜疏肝解郁,化痰消结。内服可选逍遥散加味,或和乳汤加温通之品,或用化圣通滞汤主治。外用可选艾灸热敷,或用丁香末敷贴。或将乳癖、乳痞混为一者。类似慢性纤维囊性乳腺病。
(公元 659 年)唐.李绩(苏敬)撰。五十四卷。原书已佚,内容尚散见于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中。包括药图、图经、本草三部分,收载药物 844 种, 详细介绍性味、产地、效用等 。
学术价值:
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书。开创图文对照之先例。
病名。乳中生核结肿之病证。见《外科活人定本》卷二,又名乳栗,或名奶栗。多因肝气不舒,郁积而成,若以为痰气郁结非也。”证见:乳中结核可随喜怒而消长为其特点,结核大小不等,形如丸卵,或呈结节状,质较硬而无疼痛,不发寒热,皮色如常,其核推之可移,不与皮肉粘连,不易溃破。治宜疏肝解郁,化痰消结。内服可选逍遥散加味,或和乳汤加温通之品,或用化圣通滞汤主治。外用可选艾灸热敷,或用丁香末敷贴。或将乳癖、乳痞混为一者。类似慢性纤维囊性乳腺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