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⑴食伤、忧伤、饮伤、房室伤、饥伤、劳伤、经络营卫气伤,合为七伤。见《金匮要略·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》。
⑵虚劳的七种病证:
①阴寒、阴痿、里急、精连连、精少阴下湿、精清、小便苦数临事不卒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病诸候》。
②阴汗、精寒、精清、精少、囊下湿痒、小便涩数、夜梦阴人等。见《古今医鉴》。
⑶七种劳伤的病因。一为大饱伤脾;二为大怒气逆伤肝;三为强力举重,久坐湿地伤肾;四为形寒、寒饮伤肺;五为忧愁思虑伤心;六为风雨寒暑伤形;七为大恐惧、不节伤志。
⑷养生术语。指养生不当对健康所致的七种损害。即大饱伤脾,大怒气逆伤肝,强力举重、久居湿处伤肾,受凉寒饮伤肺,忧愁思虑伤心,风雨寒暑伤形,恐惧过度伤志。
(公元 1826 年)清.傅山(青山)着。二卷。上集论带下、血崩、调经等 38 症,41 方;下集论妊娠、小产、难产、正产、产后等 40 症,42 方。
《妇人大全良方》(公元 1237 年)宋.陈自明(良甫)着。二十四卷。分调经、众疾、求嗣、胎教、妊娠、坐月、产难、产后、总共 260 余论。论后有附方及医案。
⑴食伤、忧伤、饮伤、房室伤、饥伤、劳伤、经络营卫气伤,合为七伤。见《金匮要略·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》。
⑵虚劳的七种病证:
①阴寒、阴痿、里急、精连连、精少阴下湿、精清、小便苦数临事不卒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病诸候》。
②阴汗、精寒、精清、精少、囊下湿痒、小便涩数、夜梦阴人等。见《古今医鉴》。
⑶七种劳伤的病因。一为大饱伤脾;二为大怒气逆伤肝;三为强力举重,久坐湿地伤肾;四为形寒、寒饮伤肺;五为忧愁思虑伤心;六为风雨寒暑伤形;七为大恐惧、不节伤志。
⑷养生术语。指养生不当对健康所致的七种损害。即大饱伤脾,大怒气逆伤肝,强力举重、久居湿处伤肾,受凉寒饮伤肺,忧愁思虑伤心,风雨寒暑伤形,恐惧过度伤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