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古病名。属颈部漏的一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四。其病多因悲思忧虑,情志不遂而得。症见颈项生核如枣,可移动,且伴有寒热胀满的病症。日久可生孔道,疼痛搔痒。可用玄参散内服,或手术治疗。相当颈淋巴结核溃烂而成漏管者。
(公元 1231 年)金.李杲(东垣、明之)着。二卷。辨外惑、内伤的区别。凡精神刺激、饮食不调等引起的疾病为内 伤病,其治疗着重于调理脾胃、说明与六淫外感病的证治有别。
古病名。属颈部漏的一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四。其病多因悲思忧虑,情志不遂而得。症见颈项生核如枣,可移动,且伴有寒热胀满的病症。日久可生孔道,疼痛搔痒。可用玄参散内服,或手术治疗。相当颈淋巴结核溃烂而成漏管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