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①生理学名词。体内流动着的富有营养的精微物质,如水谷之气、呼吸之气等。
②泛指脏器组织的机能,如五脏之气、六腑之气等。又从来源、分布和功能的不同,可分为原气、营气、卫气和宗气等,详各条。
③温病辨证的部位或阶段。参见气分证条。
④其他引申意义:如致病物质的邪气、湿气、疠气等;病机或病证的厥气、肝气、水气等;药物性质的寒热温凉四气和针灸效应的得气等。
《医学心悟》(公元 1732 年)清.程国彭(钟龄)着。五卷。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、八法、因证立方,条分缕析,多为临床心得之语。末附《外科十法》。
《医学正传》(公元 1515 年)明.虞抟(天民)着。八卷。分门论证,以朱震亨的学说为主,参以张仲景、孙思邈、李杲之说,并结合抒发己见。
①生理学名词。体内流动着的富有营养的精微物质,如水谷之气、呼吸之气等。
②泛指脏器组织的机能,如五脏之气、六腑之气等。又从来源、分布和功能的不同,可分为原气、营气、卫气和宗气等,详各条。
③温病辨证的部位或阶段。参见气分证条。
④其他引申意义:如致病物质的邪气、湿气、疠气等;病机或病证的厥气、肝气、水气等;药物性质的寒热温凉四气和针灸效应的得气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