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病证名。见《傅青主女科》卷上。指妇人带下色青,甚则绿如如豆汁,稠粘不断,气腥臭之证。亦名带下青候。多因经产之后胞脉空虚,秽浊之邪乘虚侵袭,或肝经湿热之邪下注,伤及任脉所致。症见阴道带下质粘腻、色青绿,气味腥臭,绵绵不断。治宜调肝清热利湿,方用加减逍遥散(茯苓、白芍、柴胡、甘草、茵陈、陈皮、焦栀子)。治可参肝经湿热带下,湿毒带下条。
(公元 682 年)唐.孙思邈着。三十卷。是《千金要方》的补编,主要内容有药物、伤寒、妇人、小儿 、杂病、色脉、针灸等,伤寒部分增加了张仲景《伤寒论》别本,更为珍贵。
病证名。见《傅青主女科》卷上。指妇人带下色青,甚则绿如如豆汁,稠粘不断,气腥臭之证。亦名带下青候。多因经产之后胞脉空虚,秽浊之邪乘虚侵袭,或肝经湿热之邪下注,伤及任脉所致。症见阴道带下质粘腻、色青绿,气味腥臭,绵绵不断。治宜调肝清热利湿,方用加减逍遥散(茯苓、白芍、柴胡、甘草、茵陈、陈皮、焦栀子)。治可参肝经湿热带下,湿毒带下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