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①经穴名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别名阳泽、鬼臣、鬼腿。属手阳明大肠经。合(土)穴。在肘横纹外侧端,屈肘,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。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,内侧深层为桡神经,并有桡侧返动、静脉的分支通过。主治发热,咽喉肿痛,目赤,齿痛,臂肘疼痛,上肢不遂,腹痛,吐泻,痢疾,瘰疬,丹毒,疮疡,湿疹,荨麻疹,及中暑,高血压,神经衰弱等。直刺1-1.5寸。艾炷灸3-7壮。或艾条灸5-15分钟。
②推拿穴位名。出《针灸大成》卷十。又名洪池、拱池。即肘窝部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痧胀源流》:“臂弯名曲池。”
(公元 605 ~ 617 年)隋.杨上善编注。
原三十卷。已残缺,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。是《黄帝内经》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。
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,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,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,因疑杨为唐人,为唐代著作。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。
①经穴名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别名阳泽、鬼臣、鬼腿。属手阳明大肠经。合(土)穴。在肘横纹外侧端,屈肘,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。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,内侧深层为桡神经,并有桡侧返动、静脉的分支通过。主治发热,咽喉肿痛,目赤,齿痛,臂肘疼痛,上肢不遂,腹痛,吐泻,痢疾,瘰疬,丹毒,疮疡,湿疹,荨麻疹,及中暑,高血压,神经衰弱等。直刺1-1.5寸。艾炷灸3-7壮。或艾条灸5-15分钟。
②推拿穴位名。出《针灸大成》卷十。又名洪池、拱池。即肘窝部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痧胀源流》:“臂弯名曲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