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病证名。因脾虚饮食难以运化,中气痞窒而引致之腹胀。《症因脉治》:“脾虚腹胀之证,食少身倦,脾虚不运,二便清利,言语轻微,心腹时胀时退,朝宽暮急。”治宜健脾消胀。选用五味异功散、参苓白术散、香砂枳术丸等方。参见腹胀条。
《证治准绳》(公元 1602 年)明.王肯堂(宇泰、损庵)着。一百二十卷。分为“证治”“伤寒”“疡医”“幼科”“女科”“类方 “等六部份。内容丰富,参验脉证,辨析透彻,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。此书又称为《六科准绳》。
《银海精微》(公元 682 年)原题唐.孙思邈着。二卷。论眼科诸证甚为明晰,治疗也不偏于补泻寒温。
病证名。因脾虚饮食难以运化,中气痞窒而引致之腹胀。《症因脉治》:“脾虚腹胀之证,食少身倦,脾虚不运,二便清利,言语轻微,心腹时胀时退,朝宽暮急。”治宜健脾消胀。选用五味异功散、参苓白术散、香砂枳术丸等方。参见腹胀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