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病证名。湿痰证之一。见《症因脉治·内伤痰症》。证见身或热或不热,体重足酸,呕而不渴,胸膈满,时吐痰,身体软倦。多因脾胃阳虚,水液停留,生湿酿痰所致。治宜理脾燥湿为主,用二陈平胃散、二陈羌防汤、栀连二陈汤、六君子汤等方。
《串雅内外篇》(公元 1759 年)清赵学敏(恕轩)撰。四卷。为赵氏记录整理著名“铃医”(走方医)宗柏云的学术经验,并为之增删而成。书中记载多种治法及有效方剂,要求做到简、验、便、廉。
病证名。湿痰证之一。见《症因脉治·内伤痰症》。证见身或热或不热,体重足酸,呕而不渴,胸膈满,时吐痰,身体软倦。多因脾胃阳虚,水液停留,生湿酿痰所致。治宜理脾燥湿为主,用二陈平胃散、二陈羌防汤、栀连二陈汤、六君子汤等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