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经外穴名。见江苏省中医学校《针灸学》。在足小趾内侧趾甲角旁约0.1寸处。主治小儿惊风,晕厥,脏躁等。浅刺0.1-0.2寸,或点刺出血。当施行知热感度等测定法时,以本穴代替足少阴肾经涌泉穴测定温热值。
(公元 1231 年)金.李杲(东垣、明之)着。二卷。辨外惑、内伤的区别。凡精神刺激、饮食不调等引起的疾病为内 伤病,其治疗着重于调理脾胃、说明与六淫外感病的证治有别。
经外穴名。见江苏省中医学校《针灸学》。在足小趾内侧趾甲角旁约0.1寸处。主治小儿惊风,晕厥,脏躁等。浅刺0.1-0.2寸,或点刺出血。当施行知热感度等测定法时,以本穴代替足少阴肾经涌泉穴测定温热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