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病证名,出《傅青主女科》卷上调经篇。指年未到绝经期而月经断绝。多因素体虚弱,营养不良,或早婚、产育过多等耗伤精血,肾气虚衰;或忧思过度,劳伤心脾,阴血暗耗,以致脏腑、冲任血亏失养,无血下达。若症见面色晦黯,头晕耳鸣,腰膝酸软等,为症属肾虚,治以补肾益精,养阴调经,方用左归饮、当归地黄饮、六味地黄丸等;若症见面色萎黄,皮肤不润,饮食日少,精神虚惫等,症属血亏,治宜补血养阴,扶脾宁心,方用益经汤、十全大补汤、归脾丸等。
作者: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:初刊于宋•元丰年间 年份:公元1078年-1085年
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(公元 1151 年)宋.陈师文等撰。十卷。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,剂型多用丸散,便于服用保存,是当时的配方手册。
病证名,出《傅青主女科》卷上调经篇。指年未到绝经期而月经断绝。多因素体虚弱,营养不良,或早婚、产育过多等耗伤精血,肾气虚衰;或忧思过度,劳伤心脾,阴血暗耗,以致脏腑、冲任血亏失养,无血下达。若症见面色晦黯,头晕耳鸣,腰膝酸软等,为症属肾虚,治以补肾益精,养阴调经,方用左归饮、当归地黄饮、六味地黄丸等;若症见面色萎黄,皮肤不润,饮食日少,精神虚惫等,症属血亏,治宜补血养阴,扶脾宁心,方用益经汤、十全大补汤、归脾丸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