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病名。又名发眉疽、眉发、发眉、眉发疽、凤眉疽。证见疽生眉骨上,形长如瓜,坚硬,疼痛引脑,色赤焮红、二目兼肿。多因内蕴湿热火毒、外感风热之邪所致。治宜清热消肿,化毒止痛。方选仙方活命饮加减。外用冲和膏等。
(公元 605 ~ 617 年)隋.杨上善编注。
原三十卷。已残缺,现存国内本为二十三卷。是《黄帝内经》的一种早期传本的注本。
关于本书的成书年代,有人根据卷首原题杨上善的头衔系唐代官职,以及书中个别字避唐讳,因疑杨为唐人,为唐代著作。但此说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见。
病名。又名发眉疽、眉发、发眉、眉发疽、凤眉疽。证见疽生眉骨上,形长如瓜,坚硬,疼痛引脑,色赤焮红、二目兼肿。多因内蕴湿热火毒、外感风热之邪所致。治宜清热消肿,化毒止痛。方选仙方活命饮加减。外用冲和膏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