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证名。两眼巩膜泛现黄色。《罗氏会约医镜·杂证》谓目黄有虚实之异。实热目黄,以湿热内蓄,郁蒸而成,清其热而黄自退;虚寒目黄,以元阳日衰,津液消耗所致,无烦热脉症,惟有干涸枯黄,须大加温补,始可救治。《医学纲目·目黄》:“亦有目黄而身不黄者,风气自阳明入胃,循脉而上至目眦,其人肥,风气不得外泄,则为热中而目黄。”治宜青龙散等方。本症多见于黄疸病,参见黄疸条。
《汤头歌诀》(公元 1694 年? )清.汪昂(讱庵)着。一卷。按照《医方集解》分门,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,以便记诵运用。
(公元 1298 年)元.王好古(进之、海藏)撰。三卷。依据《内经》有关药理的论述,以及张洁古《珍珠囊》和李杲《 药类法象》、《用药心法》等,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、升降浮沉、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。
证名。两眼巩膜泛现黄色。《罗氏会约医镜·杂证》谓目黄有虚实之异。实热目黄,以湿热内蓄,郁蒸而成,清其热而黄自退;虚寒目黄,以元阳日衰,津液消耗所致,无烦热脉症,惟有干涸枯黄,须大加温补,始可救治。《医学纲目·目黄》:“亦有目黄而身不黄者,风气自阳明入胃,循脉而上至目眦,其人肥,风气不得外泄,则为热中而目黄。”治宜青龙散等方。本症多见于黄疸病,参见黄疸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