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草著作。《友渔斋医话》丛书之第六种。1卷。清黄凯钧(退庵)撰。刊于嘉庆七年(1812年)。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,不分部类,大致按植物、矿物、动物为序排列。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,所附个人经验,每出新意,甚切实用。现存初刊本及《中国医学大成》本。
查古籍
本草著作。《友渔斋医话》丛书之第六种。1卷。清黄凯钧(退庵)撰。刊于嘉庆七年(1812年)。选临床常用药物309味,不分部类,大致按植物、矿物、动物为序排列。每药简明扼要地介绍其临症运用要点,所附个人经验,每出新意,甚切实用。现存初刊本及《中国医学大成》本。
《证治准绳》(公元 1602 年)明.王肯堂(宇泰、损庵)着。一百二十卷。分为“证治”“伤寒”“疡医”“幼科”“女科”“类方 “等六部份。内容丰富,参验脉证,辨析透彻,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。此书又称为《六科准绳》。
《银海精微》(公元 682 年)原题唐.孙思邈着。二卷。论眼科诸证甚为明晰,治疗也不偏于补泻寒温。
病名。人被狂犬咬伤之证。又名疯犬咬伤、猘犬伤、狂犬伤。出《五十二病方》:“狂犬啮人,取恒石……以傅犬所啮者,已矣。”《淮南子》有“猘犬不投河”的描述,说明对狂犬恐水症状的特征已有正确认识。《肘后备急方》指出:犬忽避人藏身之现象,即是将疯的先兆,并强调:用咬伤该人之狂犬脑为被咬伤之伤口敷贴以预防狂犬病之发作。是人类免疫之先驱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六:“其猘狗啮疮,重发则令人发狂乱,如猘狗之状。”狂犬咬人,可使人患狂犬病,潜伏期由一周至数月乃至年余方发者。若疮深,或近头部位被咬伤者发病快。发病之初,咬伤处多已愈合,但觉乏力头痛,呕吐纳差,喉部有紧缩感,数日内即出现狂躁、恐惧,甚则有呼吸、吞咽困难感,闻水声则恐惧狂乱不安,继则呈现全身瘫痪、瞳孔散大之危象,乃至不救。为防万一,凡被犬咬者,应立即注射狂犬疫苗以防狂犬病之发作。内服扶危散,或人参败毒散均非治本之法。局部立即施行彻底清创亦属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