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公元 1665 年)清.祁坤(广生)着。四卷。首论痈疽的脉、因、症、治、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。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,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。
查古籍
(公元 1665 年)清.祁坤(广生)着。四卷。首论痈疽的脉、因、症、治、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。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,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。
《伤科汇篡》(公元 1818 年)清.胡廷光着。十二卷。汇集清以前各家之说参以家传之法而成书。主要内容有伤科理论、解剖、手法、内外各证、医案、用药处方等。
(公元 1808 年)清.钱秀昌着。六卷。首绘各种体表,骨度和伤科器具图,次叙金疮论治、治伤法论、跌打损伤内治症等不同伤病治疗三十六则,再次为治伤汤头歌括和附录各家 秘方。
清 黄元御 著
黄元御医书总目录
《素问悬解》《灵枢悬解》《难经悬解》《伤寒悬解》《金匮悬解》《伤寒说意》
《四圣心源》《素灵微蕴》《四圣悬枢》《长沙药解》《玉楸药解》
证名。口内呼出秽浊臭气。又名口气、口殠。《诸病源候论·口臭候》:“口臭,由五藏六府不调,气上胸鬲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口齿唇舌病源流》:“虚火郁热,蕴于胸胃之间,则口臭,宜加减甘露饮;或心劳味厚之人,亦口臭,宜加减泻白散;或肺为火烁亦口臭,宜消风散、加减泻白散;或吐脓血如肺痈状而口臭,他方不应,宜升麻黄连丸。”并可用香薷、藿香煎汤合漱。《仁斋直指方》:“口臭一证,乃热气蕴积胸膈之间,挟热而冲发于口也。”治宜清热除湿、祛痰降火,可选用凉膈散等加减。年高体弱、过食厚味及服食补阳药等,亦可发生口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