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病名。指皮肤失养表面出现裂口者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九。其病因肌肤骤被寒凉风燥所逼,致使血脉被阻,肤失濡养所成;且与经常磨擦、压迫、浸渍等因素有关。多发于手掌、手指尖或足根、足底两侧等部位。症见患处皮肤表面枯燥,增厚变硬,并见有长短深浅不一的裂口,深者可引起出血,疼痛。宜以外治为主,可先用地骨皮、白矾各等分煎汤浸洗患处,使皮肤发软,次用润肌膏或太乙膏外涂。
《汤头歌诀》(公元 1694 年? )清.汪昂(讱庵)着。一卷。按照《医方集解》分门,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,以便记诵运用。
(公元 1298 年)元.王好古(进之、海藏)撰。三卷。依据《内经》有关药理的论述,以及张洁古《珍珠囊》和李杲《 药类法象》、《用药心法》等,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、升降浮沉、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。
病名。指皮肤失养表面出现裂口者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九。其病因肌肤骤被寒凉风燥所逼,致使血脉被阻,肤失濡养所成;且与经常磨擦、压迫、浸渍等因素有关。多发于手掌、手指尖或足根、足底两侧等部位。症见患处皮肤表面枯燥,增厚变硬,并见有长短深浅不一的裂口,深者可引起出血,疼痛。宜以外治为主,可先用地骨皮、白矾各等分煎汤浸洗患处,使皮肤发软,次用润肌膏或太乙膏外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