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①经脉名。意思是阴气发展到最后阶段,开始向阳的方面转化。有时指足厥阴,有时指手厥阴,有时为手足厥阴合称。《素问·举痛论》:“寒气客于厥阴之脉,厥阴之脉者,络阴器系于肝。”王冰注:“厥阴者,肝之脉。”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:“一阴至,厥阴之治也,真虚痛心,厥气留薄,发为白汗。”张志聪注:“厥阴之气,为心主之包络。”
②指九、十两月。《灵枢·阴阳系日月》:“此两阴交尽,谓之厥阴。”按:十二月与足之左右各六经相合,七、八两月为少阴,十一、十二两月为太阴,九、十两月于其间为阴气交会之时,故称厥阴。
③五运六气学说中的“六气”之一,指厥阴风木。《素问·五运行大论》:“己亥之上,厥阴主之。”
(公元 536 年? )梁.陶弘景(隐居)注。七卷。原书己佚,内容尚散见于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中。集注是在《 神农本草经》基础上进行整理, 又增药 365 种, 分为玉石、草、木、果、 菜,有名未用六类。
学术价值:
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。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。
(公元 1116 年)宋.寇宗奭撰。二十卷。载药物 460 种,阐发药性较详尽,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、体质强弱、疾病新久等,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。
①经脉名。意思是阴气发展到最后阶段,开始向阳的方面转化。有时指足厥阴,有时指手厥阴,有时为手足厥阴合称。《素问·举痛论》:“寒气客于厥阴之脉,厥阴之脉者,络阴器系于肝。”王冰注:“厥阴者,肝之脉。”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:“一阴至,厥阴之治也,真虚痛心,厥气留薄,发为白汗。”张志聪注:“厥阴之气,为心主之包络。”
②指九、十两月。《灵枢·阴阳系日月》:“此两阴交尽,谓之厥阴。”按:十二月与足之左右各六经相合,七、八两月为少阴,十一、十二两月为太阴,九、十两月于其间为阴气交会之时,故称厥阴。
③五运六气学说中的“六气”之一,指厥阴风木。《素问·五运行大论》:“己亥之上,厥阴主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