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病证名。见《医林改错》。小儿久病,气血亏虚而成惊搐。症见身热起伏,面颊潮红,形瘦肉脱,似搐非搐,有时昏迷少气。治宜健脾益气,养血镇惊,用可保立苏汤(黄芪、党参、甘草、白芍、当归、白术、山萸肉、枣仁、枸杞、破故纸、核桃肉)加减。
(公元 1241 年)宋.施发(政卿)着。三卷。先总论脉法,次辨明 24 种脉的形象和主病,最后叙述伤寒杂病 等 21 类病证的生死脉法,及妇人病脉、胎脉和小儿病的脉法等。
病证名。见《医林改错》。小儿久病,气血亏虚而成惊搐。症见身热起伏,面颊潮红,形瘦肉脱,似搐非搐,有时昏迷少气。治宜健脾益气,养血镇惊,用可保立苏汤(黄芪、党参、甘草、白芍、当归、白术、山萸肉、枣仁、枸杞、破故纸、核桃肉)加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