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古籍
推拿穴位名。又名精灵。其部位文献有多种记载:
①位于腕背横纹的桡侧端。有祛风、化痰、镇惊等作用。《小儿按摩经·阴掌图各穴手法仙诀》:“掐精宁穴,气吼痰喘,干呕痞积用之。”
②位于手背第4-5掌骨间,距掌指关节半寸处,约与外劳宫相平。《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·掌背穴图》:“在四指、五指夹界下半寸,治痰壅,气促,气攻。”
③在无名指及小指间的夹缝中指蹼处。用揉法,有行气破积等作用。见《小儿推拿学概要》。
④与威灵为一个推拿穴组,故两穴位置时有互换的情况。见《小儿按摩经》、《小儿推拿广意》、《厘正按摩要术》。参见威灵条。
《伤寒明理论》(公元 1156 年)金.成无己着。三卷。对于《伤寒论》的 50 个证作了分析此较。 附方论一卷,论仲景方 20 首的方义。
(公元 219 年)汉.张机(仲景)着。十六卷。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,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。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。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。
推拿穴位名。又名精灵。其部位文献有多种记载:
①位于腕背横纹的桡侧端。有祛风、化痰、镇惊等作用。《小儿按摩经·阴掌图各穴手法仙诀》:“掐精宁穴,气吼痰喘,干呕痞积用之。”
②位于手背第4-5掌骨间,距掌指关节半寸处,约与外劳宫相平。《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·掌背穴图》:“在四指、五指夹界下半寸,治痰壅,气促,气攻。”
③在无名指及小指间的夹缝中指蹼处。用揉法,有行气破积等作用。见《小儿推拿学概要》。
④与威灵为一个推拿穴组,故两穴位置时有互换的情况。见《小儿按摩经》、《小儿推拿广意》、《厘正按摩要术》。参见威灵条。